蘋果日報/文/白淳升 2005/9/22
穿高跟鞋可讓女人體態變美,但長期穿高跟鞋,對身體傷害很大,但不穿高跟鞋,對愛美的女生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要求。其實只要選擇一雙好的高跟鞋,並多多訓練下肢肌力,就可降低高跟鞋對身體的傷害,讓穿高跟鞋只有美麗沒有負擔。
聯安診所健康體能顧問白淳升博士表示,高跟鞋只要鞋跟高度超過了5公分,長期穿著就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易出現腳趾頭與腳底板疼痛、腳踝不穩定,以及小腿、腰部與下背部痠痛等。而且長期穿高跟鞋,會使人習慣往前傾,來保持身體平衡,如果不穿高跟鞋,可能會有不會走路的情況發生。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1/12/26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許多人買鞋是為追逐流行,而未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腳,結果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引發不當的後遺症,有的人經常在路腳趾處長繭與長雞眼,有的人甚至發生踀外翻囊腫、腳拇趾液囊腫,或是足底筋膜炎,導致足部疼痛不堪、舉步唯艱,根本無法行走。
白淳升醫師表示,以前曾經在林口長庚任職時,便發現門診中有40%的女性因長期穿當不合適的鞋子,結果導致第一腳趾與第二腳趾重疊,或因腳拇趾關節群變位,引發紅腫疼痛,腳大拇趾第一關節的蹠骨朝外,第二關節的蹠骨朝內。
此外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走路,腳趾頭可能變成槌子狀稱為「槌趾」,即因鞋子壓迫趾頭,使趾關節變形。如果穿太緊太尖的鞋子,也會造成腳指甲變形插入周圍肉中,導致疼痛發炎,即俗稱「嵌腳指甲」。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民生報/文:白淳升)
女性長期穿著高跟鞋,導致足部變形,醫師建議以高跟鞋、氣墊鞋交替換穿改善症狀,在美麗與健康取得平衡。
李小姐是位專業俐落的秘書,穿著高雅套裝,踏著喀喀作響的高跟鞋,在辦公室忙碌穿梭,常常一天下來,回到座位也不顧得形象,連忙把腳上的高跟鞋脫下,雖然短短幾分鐘釋放雙腳,就能全身感到舒服。另一位黃小姐長期穿高跟鞋,因高跟鞋的前端太尖,而後跟太高,讓腳趾被擠壓在狹隘的空間,腳趾不能支撐體重,拇指和小趾就必須支撐身體全部的重量,腳趾受到壓迫,指甲變形,也影響到日常行走。
以上是骨科診所常見的女性求診病狀,而當雙腳受不了疼痛,嚴重影響日常作息時,再來求診,已有拇指外翻、錘形足、足部變形等嚴重情形,骨科醫師指出,25至35歲女性的腳部病患中,三分之一有穿著高跟鞋及尖頭鞋的習慣,另外美國腳步腳踝研究資料顯示,尖頭高跟鞋對雙腳健康的影響十分嚴重,根據統計在一千九百多名穿高跟鞋的女性中,36﹪有女性厚繭、雞眼等毛病,9﹪女性,因長期穿著高跟鞋,腳趾變形,很難找到合適的鞋。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安預防機構/聯安醫週刊 第47期 2007.12.13
文/骨骼肌肉健診顧問 Dr.白淳升
走路是日常生活中出現最多的動作。根據研究,我們踏出的每一步相當於體重的一倍,對於這個數字,你可能很難想像,足部必須承受如此大的負荷。
然而,許多人都不知道鞋子對足部可能產生的嚴重影響,所以即使是不合腳的鞋子,很多民眾還是覺得無關緊要繼續穿著。實際上,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是許多腳趾變形、足底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又「合腳」的鞋子,是每一位民眾都必須知道的重要課題。
選擇一雙合腳的鞋子,首先是要知道自己腳的小大尺寸。就像買衣服一樣,知道自己的尺寸,比較容易找到合身的衣服。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民生報/文:Dr. 白淳升
鞋子大約在支埃及時代便己出現,當時的人們為了預防寒冬的侵襲,所以用獸皮製做了鞋子來包裹足部以免受侵害。隨著時代的進步,鞋的功能除了提供保護雙足的作用外,亦能提供支撐、舒適和美觀的功能。
由於職業的關係,我常會特別留意他人的腳及其所穿的鞋,但卻很少發現有人穿著一雙既美觀且又合適的鞋子,這種情況在女性尤為常見。鞋楦過窄,腳趾頂著鞋頭,腳背勒得太緊,鞋幫太鬆或太緊,鞋跟過高,鞋跟不穩,鞋子過大等,都是不合適的鞋子。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91.1.23/文:Dr. 白淳升
不曉得你在買鞋時,是否曾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走進鞋店、看好款式,告訴店員鞋子的尺碼、然後試穿,結果卻發現這雙鞋太小或太大了,這是因為我們腳的大小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如:傍晚比清晨大、夏天又比冬天大,此外,左右腳的大小可能會不一樣,女性在生理期和妊娠期,腳也會變大,再加上不同鞋廠所使用的楦頭不同,鞋子的大小也會不同,要避免這些因素,量取腳的大小尺寸就是最好的因應方法。
就像買衣服要注意袖長、肩寬、胸圍、身長,我們的腳同樣也擁有獨特的尺寸,透過專業的量腳五大步驟,我們就可以得知自己雙腳的數字:
-
尋找第一蹠趾關節的位置:也就是腳趾轉折往前推進的地方,當我們穿上合適轉折點的鞋子行走時,會更輕鬆自然。
-
測量腳長:腳後跟到最長腳趾的長度加上1公分,即是合鞋的長度。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足部潰瘍是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病患常見的問題之一。如果足部潰瘍未能妥善治療,往往容易導致傷口感染,壞死,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Murray等人指出,對於有神經性病變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過高的足底壓力可能是的導致足部潰瘍發生的危險因子之一。Boulton等學者指出,有神經性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比起為非糖尿病的人或患有糖尿病而未有神經性病變的患者,較容易產生過高的足底壓力。此外,不正常的足部或腳趾變形、足部肌肉張力失去平衡、骨骼結構排列異常、關節活動度異常、體重過重、穿著不適合的鞋子…等,也都可能造成足部不正常受力,使有神經性病變的糖尿病患者產生足部潰瘍的機率增高。
穿著適合的鞋子與鞋墊是臨床上用來治療足底潰瘍的重要方法之一。一雙適合的鞋子與鞋墊,可用來預防足部潰瘍的發生或促進足部潰瘍的癒合。合適的鞋子可以較平均地分散足部受力;提供吸震;緩衝壓力;吸收不正常剪力;適應變形;穩定及支撐足部變形;降低因關節活動所產生的疼痛。
針對選擇一雙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鞋子,首先必須了解一些重要的鞋子結構設計與功能,包括下列:
一、鞋面皮革:真皮材料所較能提供柔軟舒適的感覺,且能提供較佳的透氣功能,避免不當的壓迫束縛,及防止不當病菌的孳生。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骨骼肌肉健診中心主任 白淳升博士
徐小姐,38歲,外商公司業務經理,需經常出國拜訪客戶。為求儀態給人俐落正式的感覺,徐小姐總是高跟鞋不離腳。長時間穿著高跟鞋工作,加上出差常需提行李、電腦等重物;有時趕飛機時甚至穿著高跟鞋小跑步。長期以來,徐小姐開始發現自己有腰痛、膝蓋酸痛的不適感,有時早上起床時,腰部的僵硬緊繃感,更令她覺得疼痛難耐。
經過二度空間數位攝影動作分析的骨骼肌肉健診檢查之後,醫師發現徐小姐因為長期穿高跟鞋,走路時易形成膝蓋過度伸直、身體前傾等現象。現在徐小姐聽從醫師的指示,十分注意自己的正確姿勢,高跟鞋也選擇結構良好、穩定度高,以及鞋跟不超過5cm的後包鞋。另外醫師也建議,在選擇鞋款時儘量不穿細跟鞋,且不穿高跟鞋跑。在長期的自我要求及復建治療下,徐小姐現在酸痛的症狀也逐漸消失,結束這美麗的錯誤。
足蹬高跟鞋,展現女人的美麗身段是現代女性的都會寫照,但在美姿美儀的背後,卻隱藏著女性骨骼肌肉傷害的問題。職業婦女們上班時為了講求正式與儀態,每天穿上不適的高跟鞋,也讓雙腳承受壓力。身上開始慢慢累積各種酸痛,酸痛問題是長久累積而形成的,一旦形成慢性傷害,必須要接受一段長時間的治療,甚至可能無法治癒而造成永久性傷害,因此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依據個人多年來骨骼肌肉健診案例的經驗,有腰背痛困惱的女性,部分是長期穿高跟鞋所致。據統計,ㄧ個正常人每天約要走4,000步,每一步承重的負擔約等於自己的體重,對身體的骨頭、關節及肌肉都是ㄧ個考驗。若因工作關係需長時間穿高跟鞋,極易導致身體重心前傾,為了平衡輕微前傾的身軀,就會加大腰椎彎曲的角度,使脊柱向前彎曲,增加關節囊和腰背肌肉的負擔,引起腰痛的毛病。有70%的患者認為雙腳的骨關節問題對健康影響不大,其實這是個錯誤觀念,他們在足部疼痛時會改變走路姿勢來應對,然而走路姿勢的變形,反而容易引起腰背部疼痛、小腿痙攣等症狀,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與高跟鞋說再見或減少穿高鞋的機會都是降低身體骨骼肌肉負擔的好方法之一。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不曉得你在買鞋時,是否曾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走進鞋店看好款式後,告訴店員自己穿鞋子的尺碼,試穿的結果卻發現這雙鞋太小或太大了。我們腳的大小,可能隨不同環境而有所改變,傍晚時會比清晨時來得大些、夏天時又比冬天時大,女性在生理期和妊娠期,腳也會變大。此外,左右腳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樣,不同鞋廠製作的鞋子,因為所使用的楦頭不一樣,所以大小可能也不一樣,要避免這些因素影響選擇一雙合腳的鞋,量取腳的大小尺寸就是最好的因應方法。
有幾個尺寸,是選擇一雙合腳鞋時必須要知道的:
第一蹠趾關節的位置:腳後跟到第一蹠趾關節的長度。這個長度代表關節的位置,也就是腳趾轉折往前推進的地方。知道這個位置,才能選擇一雙鞋,其轉折位置剛好符合腳的轉折位置,如此一來穿上這雙鞋行走會更輕鬆自然。
腳長:腳後跟到最長腳趾的長度。這個長度加上1公分,便是其合腳鞋的長度。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91.1.26/文 白淳升
在一次足部保健的座談會中抽樣調查發現,九十%的人有腳底長繭的現象,其中更有五十%的人曾有過雞眼引發疼痛的經驗,三分之一的人有過足部疼痛的現象。足部問題會影響我們基本的站立行走功能,從這些參考數據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人都曾經為各種足部問題所困擾。
事實上,有很多的足部問題,例如:長繭、雞眼、腳趾變形…等,是可以事先預防的,以下提供一些實用的預防建議:
選擇一雙合適的襪子
太緊的襪子會限制足部關節的活動能力,進而影響功能,太鬆的襪子容易產生皺摺,皺摺的位置對皮膚容易產生不當的壓力、摩擦力而形成繭。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生報/91/01/23/文:白淳升
日常活動中,我們的雙腳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你可知道,一天走路下來,腳所承受的負荷約相當於好幾百噸的重量。如何可以成功地轉移或吸收這麼龐大的壓力,降低它可能引發身體不良反應的程度,一直是醫療人員和生物力學專家希望達到的目標。
事實上,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那便是選擇一雙好鞋。一雙好鞋指的是一雙合適(適合腳的類型)且合腳(適合腳的尺寸)的鞋子。鞋子就好比一座橋樑,連接腳和地面,它提供支撐身體和緩衝壓力的功能,一雙鞋子力學上結構的設計,不單影響雙腳的功能,也會對整個身體產生一定程度影響,一雙合適的力學結溝設計,再加上合腳的鞋子,對於身體肌肉、骨頭和關節的功能和活動都有相當正向的幫助。它能使腳和身體的動作更有效率,更輕鬆。研究報告顯示一雙合適合腳的鞋不僅能改善足部問題,也能幫助舒緩膝部甚至腰部的問題。
認識你的足部類型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當你穿上鞋子準備出門時,是否注意到,你的鞋跟磨損得很不平均?如果你的鞋跟磨損偏內側,那麼你有可能是扁平足,如果你的鞋跟磨損偏外側,則有可能是高弓足。不同的腳型在行走時會有不同的動作表現方式,這些動作表現方式會影響腳和身體的受力型態,自然就反映在鞋子的磨損處了。
我們的腳可簡單地分成三大類型:正常足、扁平足和高弓足。什麼是扁平足呢?扁平足又俗稱「鴨母蹄」,足部會有不正常的「內旋」動作,扁平足的人站立時,會感覺身體的重量集中在雙腳的內側部位、腳底內側的腳弓較不明顯或消失、腳後跟的跟骨往外傾斜……等。
什麼是高弓足呢?高弓足會有不正常的「外旋」動作,高弓足的人站立時,可以感覺到身體的重量較集中在雙腳的外側、腳後跟的跟骨有向內傾斜的現象、腳底內側的腳弓較明顯……等,因此又稱「空凹足」;正常足則是介於扁平足和高弓足,站立時,重量約略落在雙腳的中間部位。
一般而言,最常聽到扁平足的人抱怨走路無法走很久,如果長期行走或過度活動,容易造成足部的軟組織過度使用而發炎,以及關節部位受力不當引起疼痛,扁平足常見伴隨的問題有:腳底疼痛、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氏肌腱炎……等。 高弓足則較缺乏該有的吸震能力,使足部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且分佈集中在腳後跟和前腳掌,高弓足常伴隨的問題包括:足底筋膜炎、蹠骨炎、膝關節疼痛……等。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也許是因為不了解穿著不適當鞋子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所以即使是不適合的鞋子,大部分的人也馬馬虎虎地將就穿著。有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不適當的鞋子可能是造成許多前足變形和腿部酸痛的主要因之ㄧ。所以了解醫些重要的鞋子結構和功能是一般人必備的課題。
1. 鞋子皮革:常見的有合成皮、布料、真皮。真皮材料較能提供柔軟舒適的感覺,且能提供較佳的透氣功能,避免不適當的壓迫束縛,且防止不適當的病菌滋生。
2. 鞋護跟:鞋護跟的功能是能穩定的包住腳後跟,避免不適當的動作。一雙良好設計的鞋子,其鞋護跟必須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能發揮其功能。此外鞋護跟曲線要和腳跟的曲線相符合,否則容易對腳後跟的阿基里斯氏肌腱造成不當的摩擦刺激,而導致發炎。
3. 鞋楦頭:一雙適當的鞋子,鞋楦頭的形狀必須適合腳趾的形狀,並有適合的長度、寬度和厚度,已使腳趾、腳背能有合適的活動空間。不適當的鞋(太大、太小、不適合腳趾形…)容易使腳趾產生變形,形成如爪行足或錘行足等異常;也容易使腳趾火腳底長繭或形成雞眼。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