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DR. 的核心是在於以現代科學化的方式分析顧客的姿勢和活動,判斷異常的動作功能,找出造成活動問題(和降低活動表現能力的不正常負擔來源,並且根據此分析結果提供一套完整且個人化的解決方案,預防傷害及疼痛的發生,維護良好活動功能和生活品質。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足底筋膜炎保健之道──常做足底筋膜柔軟操、選擇一雙專業氣墊鞋

By Dr. Chun-Shun Pai

 

方媽媽在巷口擺麵攤已經有二十多年了,由於料多實在、價錢公道,所以生意一直很不錯,幾張桌子的小小麵攤,只見方媽媽一個人從準備材料、煮麵到招呼客人,忙得團團轉。最近幾個月不知為何,方媽媽一直覺得腳底又酸又痛,她心想:可能是年紀大了,氣血不順吧!於是自己到藥房買了幾塊跌打損傷藥布,但貼了好幾個月卻一直不見好轉,尤其這兩個星期以來,疼痛更是變本加厲,早上起床一踩到地上,腳跟就像有針在刺一樣,幸好只要忍耐走幾步,疼痛就會緩解,可是工作到了下午,疼痛又慢慢嚴重起來,非常難受!方媽媽只好到醫院就診,經過醫師的檢查,診斷為〞足底筋膜炎〞。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 Chun-Shun Pai

概要:會使腳趾之間疼痛和酸麻的病症

 原因:腳趾頭之間的神經受到不正常的壓迫或磨擦而產生纖維化的現象,引起疼痛和酸麻的疾病。「神經瘤」並不是真的長瘤,因為產生   的纖維化的現象使神經肥厚而稱為瘤。這個症狀通常發生在第3和第4趾之間,1876年,英國的摩頓是最先將此病例提出報告的人,所以我們就將它的名字取名為摩頓神經瘤,長期從事蹲坐或長時間穿著高跟鞋的女性或是走路時足部動作有過度內旋的人,都是容易發生此症狀的族群,容易在第3和第4趾之間發生的原因。

 症狀:腳的第3和第4趾之間會酸麻疼痛。走路時在起步的一瞬間,就會感到疼痛,行進或靜止時也會感到疼痛。其特徵為,按壓第3和第4趾根部之間的部位,就會疼痛亦可能有灼熱痛和異常感覺(麻)。

 治療:穿著一雙合適合腳的鞋子,以改善腳趾間的壓力。電療、冰敷、超音波或特殊按摩治療都可用來改善疼痛。若疼痛情況嚴重的可施打局部麻醉劑。特殊腳趾輔具或鞋墊可用來改善行走時的壓力。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7 Fri 2015 17:04
  • 雞眼

By Dr. Chun-Shun Pai

概要:雞眼最常發生在腳的小趾外側,因為這個地方與鞋子摩擦最頻繁的所在,其次為腳底或者是足部的足根部全身重量的著力點,承受壓力的骨頭下方;腳趾的第4趾及第5趾(腳趾之間)之間的雞眼,通常其顏色蒼白,而我們又可以將其稱之為軟性雞眼。而腳部其他部位的雞眼呈肉色,並且是結實的。

 原因:雞眼的形成是由於慢性的摩擦或長期的壓力壓迫所造成的皮膚過度角質化的結果(角質化的壞死組織),如果腳底的某部分不斷地受到壓迫,在腳趾皮下組織的部位的皮膚會產生豌豆般大小、又厚又硬的顆粒。雖然這是部分角質增殖所造成的,但是變厚的角質會形成楔狀嵌入皮膚深處,如果顆粒變大的話,就會壓迫神經而感到疼痛。這個楔狀顆粒的前端、又厚又硬的部分,正式的名稱是「雞眼」。常見的發生原因大部分是由於穿不合腳的鞋、有變形的腳趾(如錘形足)穿太緊的襪子,和長時間行走時腳和鞋子摩擦,或甚至是腳內相鄰的骨頭彼此摩擦引起的。其他造成原因包括走路時姿勢不正確或壓力負荷點不平衡、足趾生長方向不正常、腳橫向寬度較長,或因慢性關節炎等致骨骼尖端不斷地碰觸壓迫皮膚,久而久之由小的角質栓塞變成了雞眼。

 

症狀:雞眼發生的位置常見於腳趾關節部份或腳趾間雞眼常有一個核心,此處是最為疼痛的部位,有時核心周圍會有紅腫的現象。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白淳升

概要:後跟骨滑囊炎受到不正常之壓迫或磨擦產生發炎

 原因:不合適的鞋子,不正常內旋為常見的原因。

 治療:消炎止痛藥、冰/熱敷,阿基里氏肌腱拉張運動,和合適後襯墊的鞋子,都可用來改善疼痛。若合併有不正常內旋的原因,一雙特製有控制內旋的鞋墊是一項有效的治療選擇。

 症狀:跟骨後面有疼痛、紅腫的現象,行走時,疼痛容易加劇。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編輯部

 

暑假已開始,青少年們脫離平日規律的生活型態,往往日夜顛倒地從事各式戶內、外活動,不良的生活型態常導致肌腱炎、肩頸酸痛、下背部疼痛….等骨骼肌肉傷害。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骨骼肌肉健診顧問白淳升博士表示,依據以往看診經驗,每年暑假結束後,骨骼肌肉門診人數就會增加1~2成左右,其原因大多是因青少年在暑假期間長時間打電動、看漫畫或過度從事打藍球等戶外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傷害。

白淳升表示,根據聯安診所多年來的觀察,暑假期間不規律的生活型態,常是導致青少年的骨骼肌肉傷害問題的主因。歸納前來就診的青少年,其產生骨骼肌肉傷害的對象,大致可分成電玩族、漫畫族、沙發族、好動族及打工族等5大族群。

電玩族---腱鞘發炎導致「電玩手」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 Chun-Shun Pai

概要:小趾內翻與小趾滑囊腫通常與拇趾外翻合併發生。

原因:除因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易使第五趾加速內翻以外,足部若有過度內旋(扁平足)動作的發生、關節炎、不正常骨頭增生物都容易發生小趾內翻或滑囊發炎。

 

症狀:因為小趾內翻造成腳寬度增加,若穿著一般楦頭的鞋子,常會對小趾外側產生不正常的壓力 /磨擦形成繭,時間一久,小趾外側的滑囊也會因此不正常的壓力而發炎,產生腫大、疼痛的現象。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白淳升博士

「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大肚腩,你是否對我意興闌珊…」這首耳熟能詳的歌,相信讓不少中年男性感到心有戚戚焉,並對自己年屆中年逐漸發福的身材感到憂心。所謂的”大肚腩”,在醫學名詞上我們稱做「中央肥胖」。無論身高多少,只要男性腰圍超過35.4吋(90公分),女性超過31.5吋(80公分),便屬於「中央肥胖」。

事實上,大肚腩除了不雅觀外,更反映了腹部脂肪的蓄積程度。近期研究指出,腰圍越粗,較容易罹患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的慢性疾病。平常可多做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和自行車等運動,以助燃燒過多的脂肪。

除此之外,在骨骼肌肉方面,大肚腩還容易造成身體重心前移,使得腰椎負擔過大,進一步容易導致駝背、肩頸酸痛及下背疼痛等骨骼肌肉傷害。因此,除了有氧運動以外,還可做下列腰部及腹部訓練運動,預防大肚腩所造成的骨肌傷害。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吳婉芳/報導

【轉載自 2004-5-23/ 經濟日報 /23 / 副刊企管 / 文@吳婉芳】

 

有些上班族到聯安診所去做健康檢查,各項生理指數、功能都很好,也沒有骨質疏鬆的症狀,可是他們就常抱怨腰痠背痛,電腦都快提不動了。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概要:前腳部位(蹠骨關節處)疼痛。

原因:蹠趾關節處的組織受到不正常的壓迫、磨擦、拉張。而不正常的受力可能來自不正常內旋,高弓足、爪形足,過度使用,蹠骨頭脂肪墊萎縮風濕性關節炎,不合適合的鞋(如高跟鞋)等。

症狀:疼痛位置在蹠骨頭,尤其是站立或行走推進時更為明顯,常伴隨著有長繭的現象。

治療:疼痛可經由服用消炎止痛藥、冰敷..等改善。前腳吸震墊、蹠骨墊、合腳鞋等亦可用來緩解疼痛。若伴隨不正常的足部動作如不正常的內/外旋,可能需要使用特製鞋墊。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白淳升博士

根據環保署統計,每年年終的垃圾量常會突然倍增。原因之一就在於辛勞的媽媽們為了讓家裡煥然一新,總是趁著年終之際密集清掃居家環境,為所有家人準備一個美好清朗、安置身心、蓄積能量的甜蜜所在,以迎接新的一年。然而卻常在大掃除的過程中因為不良的姿勢,造成腰痠背痛、肌肉拉傷等勞動症候群。 
大掃除一定得這麼費事嗎?其實媽媽們在大掃除時最常發生的錯誤,就是急著一次將所有家事在一、兩天內全部完成,而造成過度勞動。以下提供幾個打掃小秘訣,讓媽媽們能以最符合人體力學的方式、適當使用技巧及工具,聰明打掃,不但掃掉灰塵、也掃掉酸痛。

 

【TIP 1】暖身運動不能少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斜躺、久坐 小心變身行動僵硬的機器人 改變坐姿、正確伸展有助消除不適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回到家常攤坐在電視機前,以致出現不少經常斜坐或斜躺著看電視的「馬鈴薯族」,長期下來,頸、腰都容易「出槌」,不小心就「變身」成行動僵硬的「機器人族」。此外,根據過去媒體報導的統計也顯示,18-25歲的學生族群腰痠背痛的現象比起35-40歲的上班族還要嚴重,主要原因就是在於長期久坐而且大多坐姿不良。

 

「坐錯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骨骼肌肉健診顧問白淳升博士指出,視不同的姿勢而定,從臨床上看,最常見的倒不一定都是腰椎出狀況,反而是頸椎問題更為嚴重。

 

坐姿不良,脊椎最容易受到影響。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骨骼肌肉健診顧問白淳升博士指出,視不同的錯誤坐姿習慣而定,包括頸、腰等部位都可能出問題。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姿勢高度有誤 小心電腦良伴變成羈絆

日前媒體報導有人在網咖流連3天3夜,以肘當枕,結果傷到手臂上的神經,導致手指僵硬無力彷彿「雞爪」一般,除需進行神經減壓手術,還需要長期電療復健。

 

雖然電腦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要件,工作也好、娛樂也罷,滑鼠在手,天下盡在指掌之間。只是對過於沉迷於網路空間或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的人來說,如何採取正確姿勢,避免錯誤受力環境,預防過度使用造成手腕、手肘或肩頸肌肉的傷害,卻是一門必修的功課。

 

現代電腦一族最常出現的問題,大多在腕肘、肩頸與下背部,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骨骼肌肉健診顧問白淳升指出,主要是和用力方式與用力環境,以及螢幕、坐椅高度與鍵盤、滑鼠的相對位置有關,特別是可攜式的筆記型電腦,更容易造成腕、肘和肩頸受力不當,臨床上常見需要長時間(每天連續超過12小時)使用筆電且工作壓力大的女性受檢者容易出現這方面的問題。白淳升表示,因為先天性結構問題,女性韌帶比男性要鬆,加上通常缺乏運動,肌肉比較無力,再加上使用筆記型電腦時往往牽就設備,螢幕與鍵盤高度的位置不對,常需頭部向前傾斜、聳肩施力,以致出狀況者比男性更為普遍。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空凹足即為足部有不正常的外旋動作,而使足部內側腳弓看起來特別明顯,因此而得其名。空凹足的特徵是足部的活動度較小,且有不正常的外旋動作,站立時腳部著力點較著重在偏外側,跟骨向內傾斜,使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壓力集中於腳底後跟及前腳掌,因而造成壓力的分部不均。赤腳走路時,則可明顯聽見腳底撞擊地面的聲音。

 造成空凹足的原因,多為先天性骨骼排列異常,亦可能因後天性神經性病變所造成。由於空凹足有不正常的外旋動作,因此較缺乏正常該有的吸震能力,使足部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故常有病人抱怨,腳跟疼痛與前腳掌疼痛。其伴隨的問題包括足底筋膜炎、肌腱炎、蹠骨炎、小腿外側疼痛、和膝關節疼痛。

 治療原則為改善足部不正常壓力的分佈。穿著曲楦,硬護和有吸震材質的鞋底設計,幫助緩衝壓力,以減輕後跟及前腳掌不正常壓力的分佈。發炎疼痛的症狀可經由適當的藥物或物理治療,如超音波或雷射等加以改善。不正常外旋動作程度較嚴重者,則建議使用一雙特殊鞋墊以控制不正常動作。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白

生活中,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注意,骨略肌肉傷害是其中一項。當媽媽工作或做家事時,有疼痛、刺痛感或者容易疲勞、缺乏耐心等,就要注意是否為骨骼肌肉傷害,建議要進行骨骼肌肉健診,並由專業醫師診斷治療。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體能諮詢顧問白淳升博士表示,由於骨骼肌肉傷害往往造成或輕或重的生活影響,因此,當身體發出警訊時更需格外注意。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概要:小腿後面的阿基里斯氏肌腱發炎。

原因:使用過度,突然衝擊負重,不正常內 / 外旋,不合腳或設計不良的鞋子,類風濕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和感染都可能造成肌腱發炎。其中以使用過度,不正常內 / 外旋動作,和不合適的鞋子為最常見的原因。使用過度容易使肌腱受到不正常的拉扯,不正常內 / 外旋的動作,容易使肌腱興腱鞘或鞋子間產生不正常的磨擦;不合適的鞋子會與肌腱產生不正常的磨擦性壓迫,這些不正常的受力,容易刺激肌腱,引起發炎。女性若長時間穿高跟鞋將使小腿三頭肌縮短,若改穿低跟的鞋子將使已縮短的小腿三頭肌被強迫拉扯而引發肌腱炎。

症狀:肌腱的周圍會腫痛尤其是站立和行走時,疼痛位置於跟骨後上方約2~6公分處,上下樓梯或運動會使疼痛更加嚴重。有時穿鞋會使疼痛更加厲害。

治療:休息、冰敷、墊高足跟、消炎止痛藥為常用的治療方法,若有不正常的內 / 外旋動作,建議使用特製鞋墊,若上述皆未能改善症狀,可注射類固醇,到肌腱和腱旁組織間的腔隙。少數症狀較難控制的病人,則需接受手術,分離肌腱和腱旁組織。

預防:要避免沒有做好暖身運動就從事激烈的運動。選擇合腳的鞋子和不會太硬的鞋子,肌腱的部分要感覺到觸碰得到鞋子,在鞋中放置坊間在賣的鞋墊或者在穿鞋時肌腱部分會和鞋子摩擦到的皮膚部位貼上絆創膏,若有不正常內 / 外旋的動作,須選擇一雙合適的鞋或使用特製鞋墊以控制不正常動作。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白淳升博士

        最常被球友問到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應該用熱敷?什麼時候用冰敷?」。相信很多球友都會有以下的經驗:打球後下背酸痛;練習場揮杆後手肘疼痛;下坡時不小心扭傷腳踝,這時候究竟該選擇「熱」或是「冷」呢?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治療方式選擇錯誤的話,有可能會加重症狀。首先,我們必須先瞭解冷、熱敷的作用。

    冷敷對身體的作用主要包括:使血管收縮,減慢局部血液循環;降低血管壁的滲透性,減慢腫脹加劇及組織出血;減輕疼痛感;降低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減輕肌肉痙攣。因此,冰敷最主要可應用於軟組織急性受傷後72小時內,以協助控制組織出血、腫脹,並減少細胞組織的受傷。此外,如急性疼痛、長期慢性疼痛、肌肉痙攣,增加運動量或復健治療後出現的疼痛及外科手術後的疼痛及腫脹,都可應用冰敷。每次約15-20分鐘,記得不要超過30分鐘,以免引發代償性血管舒張和凍傷,且冰敷時最好冰袋外包一濕毛巾,避免過冷。如果腫脹疼痛嚴重,可休息1小時後重覆使用冰敷。 

    熱敷的作用與冰敷相反,主要使血管擴張,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的滲透性;增加細胞的新陳代謝率。此外熱敷也可減輕疼痛感與肌肉痙攣;增加軟組織延展性;舒緩及放鬆情緒。所以,熱敷主要應用於急性受傷72小時後,以協助組織修復重建。此外,長期慢性疼痛或酸痛,2-3天以上的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的問題,也可以使用熱敷來協助舒緩症狀。建議熱敷的方法是以具水氣的方式為佳,但電毯等乾熱器材,因其熱度滲透性較差,較不建議使用。使用時,將熱敷包放在毛巾上再接觸身體,以避免過熱,每次15-20分鐘,一天2-3次。 

   正確地使用冰、熱敷,可以協助控制症狀,幫助組織修復,減輕疼痛。讓球友們早日回到球場上享受揮杆樂趣。但若不當使用,反而可能得到反效果,使用不可不慎。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白淳升博士

大多數的老年人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當病症發作時,常讓人痛到動輒得咎,嚴重者甚至會不良於行。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指的是關節中軟組織發生慢性炎症反應,在病理上應與關節耗損度有關連。其症狀為關節酸痛、上下階梯時疼痛加重、休息後感覺關節僵硬、勞動過度或氣候變化均會使膝蓋感到疼痛變形。
退化性關節炎普遍被認為是老人專利的疾病,然而在某些狀況下,例如關節曾經受過損傷、曾動過手術、骨折、身材肥胖或是過度使用者,只要關節累積足夠的勞損,就可能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想要減緩疼痛症狀,需強化膝關節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可力行做到:(1)體重控制:減輕體重就可減少膝關節的負擔 (2) 避免長時間讓膝關節固定在同一姿勢 (3)養成運動習慣:固定運動習慣可增加下肢肌力。因此建議您在家中,可嘗試做以下運動,讓關節有適度且適量的運動,以加強關節的支撐結構,其它如走路、騎腳踏車、跳舞、游泳,亦都是不錯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的選擇。

 

動一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運動

解決1:抬小腿運動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y Dr. Chun-Shun Pai

拇趾外翻是拇趾向外翻轉變形的現象,常伴隨有外生的骨贅或滑囊發炎,較嚴重的情況可能會有第一與第二腳趾重疊的情形。造成拇趾外翻的真正原因仍然不明。家族性遺傳、關節退化性病變,和不正常足部內旋…等被認為是可能的病因。家族性遺傳的主要病變是第一蹠骨向內彎曲變形,此時腳趾會有向外翻轉的不正常代償動作出現。若合併有足部不正常的內旋動作的發生,則此向外翻轉的現象會更加明顯。不正常的內旋動作的發生,如扁平足的動作,則腳趾向外翻轉的現象會更加明顯。不正常的足部內旋會改變第一蹠趾關節的穩定性,進而造成第一蹠趾關節受力的不平衡,形成拇趾向外翻轉的現象。關節退化性病變所造成的拇趾外翻,常見於較年長之女性,主要是因為第一蹠趾關節的退化進而引發相鄰腳趾的變形。同樣地,此病變若合併有不正常內旋動作的發生,將導致外翻變形的情形更加嚴重。若具備上述病變,再加上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如尖頭鞋、巫婆鞋或高跟鞋等) ,則可能會造成更進一步的變形。

 因為拇趾外翻變形,造成腳部寬度增加,因此常有無法找到適合寬度鞋子的困擾。或者若是有第一與第二趾重疊的現象,則常因為市面上鞋子前端空間不夠,容易導致壓迫到重疊的腳趾而引發疼痛。變形程度較為嚴重者,常因為伴隨有骨贅或滑囊發炎的現象,而因為疼痛導致行走不便。

 保守治療的原則是去適應既有的變形,且改善任何可能造成變形進展的因素。若有不正常的足部內旋,則應穿著特殊鞋墊和可以控制足部動作的鞋子,以控制不正常動作的影響程度。年輕的成人和青少年若無合併不正常的足部內旋動作,則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以阻止變形的進展。年長者若無嚴重關節炎或續發性變形,則建議穿著特殊矯型鞋,以適應變形,避免不正常壓迫。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白淳升博士

「王先生,從事業務工作,常需要開車南北跑,最近發現肩頸及下背酸痛問題越來越嚴重,起初以為貼個藥布就會紓解,但都只能短暫的消除疼痛。在朋友的建議下,王先生進行了一套完整的骨骼肌肉檢查,經過詳細的問診後,醫生發現王先生有椎間盤狹窄、脊椎退化的現象,可能是因為他長時間開車且坐姿不良所引起,長久下來使得下背部及腰椎過度負擔,也因此產生了酸痛的情形。」

 

對經常身陷車陣的開車族來說,容易感到一連串的身體不適。在狹小空間裡長期維持固定姿勢,容易會造成下背部及肩頸酸痛的情形,而膝蓋長期彎曲亦會導致酸痛及下肢浮腫的現象,種種不適的症狀如上段的王先生一樣,苦不堪言。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白淳升博士

今年的夏天特別酷熱,許多人都會去水上樂園、海邊或游泳池享受沁涼時光。但在享受戲水樂趣的同時,對於水中潛藏的危機可千萬不容小覷,其中最常發生的就是游泳前未做好暖身運動,使得腳趾、腳弓及小腿肚部位發生抽筋。

抽筋常是因為游泳前沒有做好足夠的熱身運動,冷水刺激皮膚,造成肌肉血管收縮,血流變慢所致。

在游泳前確實做好暖身運動,可讓身體獲得伸展,促進各器官系統血液循環,才能讓身體更適應低水溫及激烈活動,減少抽筋的發生機會。此外,還能避免運動傷害及肌肉酸痛的發生。因此,下水前別忘了做暖身運動,才能盡情的享受水中樂趣

 

文章標籤

Motion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